回复: 谈谈自己对程老师方法的感悟


程世民 于 2016-04-20 19:21:26 发表在:疑难解答

    “孔先生”说:“我感觉程老师批评韩信就错了,因为韩信会练兵啊,兵不在多而在精,历史上国民党几十万大军打红军,还不是被打败,李左车怎么知道韩信进攻城池的是两千兵,小日本一个联队可以打败国民党两个师,一个联队也就三千人,两个师多牛,20000,可以打败”
    因为大家不知道我“批评韩信”究竟错在哪里,所以,我就把上次发帖时关于韩信这一段再放在这里,让大家再看一遍。

    “人们普遍认为,韩信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常胜将军。的确,在韩信的一生的历次战斗中,的确没有失败过。是韩信厉害吗?否!不是韩信如何厉害,而是韩信所碰见的,都是草包。
    我没有时间谈论古往今来哪些人没有头脑,我只举一例:
    资料记载:韩信攻打赵国时,带新兵3万,“汉王与兵三万人,遣张耳与俱,进击赵、代。 ——《汉书·韩彭英卢吴传》”
    赵守将陈余带兵20万,守城。李左车告诉陈余,井陉口地势险要“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史记淮阴侯列传》,只容一人一骑通过。如果埋伏3万人,包围韩信,韩信首尾不能相顾,必为所擒,陈余不听。
    李左车献的计是好计吗?当然是好计。是高招吗?不是。这种计策,只要头脑正常,一秒钟之内,都能想到。李左车所献之计,远不如《水浒传》中,吴用的“智取生辰纲”高明。
    韩信派2000人,各带旗帜,埋伏在赵城附近。派10000人,背水扎营。因为没有退路,新兵必然死战,陈余不能尽快打败韩信,急切之下,将20万人全部派出。韩信所派2000人,从容进城,遍插旗帜。陈余军心动摇,士兵纷纷逃命,陈余大败。
    假如韩信不是碰见陈余这个草包,那么,韩信想取胜,绝无可能。
    生擒韩信,并非只有李左车所献之计。比如:陈余只派18万人,包围韩信。一计、留20000人守城。当时没有火器,20000人守城,2000人攻城。毫无胜算。而且,时间仓促,不能偷袭。二计、留10000人守城,另10000人埋伏在2000人进城之路上,围歼2000人。2000人即使不被全歼,也所剩无几。如果,2000人绕道而行。然后,攻城。当时没有火器,10000人守城,2000人攻城,仍然急切不能下。而且,时间仓促,也不能偷袭。埋伏的10000人发现敌人绕道而行,直接攻城,就可以赶到敌军后面,给2000人来个反包围。里外夹击,2000人即使不能全部被歼,也所剩无几。
    韩信所派2000人,不能占领全城,不能在全城插满旗帜,动摇陈余军心。韩信即使知道“置之死地而后生”,新兵即使死战,也会越来越少。那时,韩信也将被擒!”

    1、“孔先生”应该知道,我并没有说韩信不会练兵,我说的是“韩信所碰见的,都是草包。”我只举韩信攻打赵国这一个事例,没必要东拉西扯。“历史上国民党几十万大军打红军,还不是被打败,”不能证明韩信的对手不是草包。
    2、“孔先生”说:“李左车怎么知道韩信进攻城池的是两千兵,小日本一个联队可以打败国民党两个师,一个联队也就三千人,两个师多牛,20000,可以打败”
    “李左车告诉陈余,井陉口地势险要“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史记淮阴侯列传》,只容一人一骑通过。如果埋伏3万人,包围韩信,韩信首尾不能相顾,必为所擒,陈余不听。”这些话,说明陈余是草包。不能证明,和“李左车怎么知道韩信进攻城池的是两千兵”有关,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李左车向陈余献计时,韩信还没到井陉口。我从来也没有说“李左车”“知道韩信进攻城池的是两千兵”,既然我从来也没有说过这样的话,那么,用“李左车怎么知道韩信进攻城池的是两千兵”来否定我的话,就是无的放矢。
    无论李左车是否知道“韩信进攻城池的是两千兵”,都可以向陈余献计。李左车献的计是好计,陈余不听,说明陈余是草包。李左车献的计为什么不是高招呢?因为事情不复杂,有头脑的人都可以立刻看明白。
    这里,我只告诉“孔先生”一句话。否定我的话,可以,但必须看懂我的话。无论哪个人,看到“孔先生”这段话,就都可以看明白,“孔先生”是什么头脑。
    就“孔先生”这样的头脑,我实在不知道,怎样在世上立足。
    


回复:

我 要 发 言

版 面: 疑难解答 *为必填项目 第一次发言自动注册
姓 名: *   密 码:*
Email:
主 题: *
表 情:
内 容: (最多1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