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治口吃系列文章---从司马相如口吃谈起....
这故事虽出自《笑府》或《笑林广记》,但我却一点也笑不出,我也不知道这故事究竟哪里可笑。我只觉得这故事凄婉悱恻、沉哀入骨,使我不免悲从中来。
千百年过去了,读过这故事的人千千万万,人们凭常识都知道,唱歌不容易发生口吃。可是,却从来也没有人去想一想,唱歌为什么不容易发生口吃?
那么,唱歌为什么不容易发生口吃呢?下面,我们看一下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一个实验:
把一只狗的爪子绑起来,然后用电流电击脚爪,脚爪就会立刻出现收缩、痉挛的动作反应。这是人和动物生而有之的本能,也就是电流电击刺激和脚爪收缩、痉挛的动作之间有着固定的联系。但如果在电击脚爪的同时响起铃声,经过若干次之后,狗的大脑就会把电流电击、脚爪收缩痉挛的动作和铃声看成一个整体,就是在它们三者之间建立了暂时的联系,也可称为它们三者之间形成了条件反射。以后铃声一响,脚爪就会立刻出现被电流电击时的动作反应,反过来,狗的脚爪再重复电流电击时的肌肉动作,狗的大脑中也同时响起铃声。
但如果不响起铃声,比如出现红光,则脚爪不出现电流电击时的肌肉动作,而狗的脚爪的肌肉动作如和被电流电击时的动作不同,则狗的大脑中也不会响起铃声。
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本能——固定的联系,是不能改变的,而条件反射——暂时的联系,是可以改变的。
我已经讲过,古今中外所有人的所有的口吃都是发音时,发音各器官完不成本身工作和各器官配合不和谐、即发音方法不符合发音规律所致。区别在于,正常人只是偶然性的发音方法不符合发音规律,他们并没有形成口吃习惯。而口吃患者则是发音器官的不符合发音规律的肌肉动作已与所发的口吃的音以及发音时的环境之间建立了暂时的联系,也就是它们之间形成了条件反射。以后再发以前口吃过的音或与这个音相近的音,再到以前口吃过的环境或与这个环境相似的环境。在发音时,就容易唤起以前的记忆信息,发音器官就容易做出以前发这个音时的肌肉动作,动作做出后,所发的自然还是以前的口吃的音。
但如果发音时所做的发音器官的肌肉动作与以前发音时的肌肉动作不同呢?那么,就等于粉碎了以前所形成的条件反射,那么,所发的音就不会必然的发生口吃。改变发音器官的发音时的肌肉动作,目的是摆脱以前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的羁绊,不再受以前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的制约,发音器官的发音时的肌肉动作与以前不同,具体表现在音调不同。在生活中,发音时只要音调与以前不同,都会不发生口吃或不容易发生口吃。除了唱歌之外,象背诗、念台词、朗诵,故意大声、小声说话及故意学说外地的地方话,都可以不发生口吃或使口吃现象减少,都是音调与以前说话时有些许不同,也就是发音器官发音时的肌肉动作与以前发音时的肌肉动作有些许不同的缘故。口吃发生的可能性与音调改变的程度成反比,也就是音调改变的程度越大,发生口吃的可能性越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唱歌不容易发生口吃,原因在于,唱歌时的音调与说话时的音调不同,更确切地说,是唱歌时发音器官发每个音的肌肉动作与平时说话时的肌肉动作不同。
(转下一页)
|